港城大提供口述影像導賞 令視障人士“聽”到中非藝術

2025-09-14 08:28

世界报社新闻中心(香港讯)

香港新聞網9月13日電(記者 譚暢)視障人士該如何“看”藝術展?

答案是靠聽和觸摸。9月13日,“召喚無形:中部非洲藝術展”口述影像無障礙導賞活動在香港城市大學舉行,為香港這座中外文化交匯地,再添幾分人文關懷之暖。

該活動由香港城市大學翻譯及語言學系、香港城市大學般哥展覽館和香港口述影像研究會共同主辦,並得到香港城市大學的學術研究項目支持,旨在持續为香港視障人士提供包容性服務。

此次導賞團吸引了包括視障嘉賓與城大學生志願者在内超过50名參與者。學生志願者的加入,更進一步以實踐結合教育,進而提升學生的語言、翻譯和口述影像技能。

展覽館內,充滿神秘氣息的非洲面具被安置在玻璃展櫃內,一行約25位視障人士跟隨導賞員講解,進行一場“聽”的藝術賞析之旅。這場導賞,便是“口述影像”的實際應用,即通過口語描述,把“看見”的東西“說”出來。

據悉,口述影像服務在全球已有30餘年的歷史,但在香港卻僅發展了十多年,且很少有高校開設口述影像的相關課程。此外,口述影像服務較多集中於影視作品,在展覽中提供實時口述影像服務,在香港仍比較少見。

作為視障人士參觀團的一員,Merrick很高興地對中通社記者說,這是他第一次接觸到有口述影像服務的中非藝術展。他指,自己過去“參觀”過不少博物館或藝術展覽,是次導賞的講解,將資料性和娛樂性結合得非常好。

(香港中通社記者 譚暢攝)

此次擔任導賞口述影像員同學周倩雅,來自香港城市大學翻譯及語言學系鄢秀教授的研究團隊。“大學並非專業的策展單位,能夠做到這種口述影像服務的程度並不容易。”Merrick對學生志願者們的水平表示肯定。

據悉,在活動籌備期間,研究團隊還加入了視障人士作爲口述影像審稿員,從使用者的角度提供意見,力求通過口述影像導賞,為視障人士實現無障礙藝術體驗。展覽現場,每位視障人士身邊都有一位學生志願者陪伴,耐心協助及翻譯。

同時擔任項目負責人、香港口述影像研究會主席鄢秀指,香港是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,今次展覽就是一次很好的體現,相信口述影像語言服務能夠成為幫助視障人士欣賞藝術、了解中非文化的橋樑。

“這次活動是一次克服了視覺障礙的藝術之旅,更是一次为視障人士提供無障礙服務的探索。”鄢秀表示,相信只要有更多的社會力量積極參與到口述影像發展中,就能更好地為視障人士提供服務,讓他們更好地融入社會,大家共同攜手把香港建設成更具包容性的國際大都會。

事實上,這並非城大首次為展覽提供口述影像無障礙導賞。鄢秀告訴記者,此前圓明園獸首相關展覽等,亦有提供導賞。城大翻譯及語言學系近幾年持續開展口述影像教學,鄢秀也在口譯課堂中增設口述影像培訓模塊,並與團隊制定了一套基於口述影像和口譯共同特點的評估標準。

而對於此次中非藝術展覽,香港失明人協進會領隊Tommy對活動主辦機構,以及鄢教授的研究團隊積極推動視障認識服務表示感謝和肯定。參與導賞團的視障人士也紛紛表示,導賞團讓他們感受到來自社會的關懷與溫暖,希望未來能有更多類似的活動,促進文化的共用與交流。(完)


来源:香港新聞網

【編輯:郑景文】



相关阅读
© 2023 世界头条 http://www.sjtef.com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粤ICP备2023138733号
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:867138298@qq.com